人工智能與未來的工作 - 對教育工作者的啟示
過去幾個月,#ChatGPT、#BINGAI 等已成為大眾熱話。人工智能終於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化,人人都在談論和運用它來執行各種任務。麻省理工學院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當中級專業人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ChatGPT)進行寫作時工作,無論是時間(快37%)還是工作質量方面,生產力都大幅提高。
當技術迅速滲透和普及,許多人開始再次問:我的工作是否會被淘汰?我就讀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時,曾有幸深入研究這個主題,了解科技進步如何塑造工作未來。(感謝我的講師SzeWan!)
科技變革帶來的影響,會隨著該科技性質與社會背景而改變。19世紀初期的工業革命,掀起了一場對抗機械化的盧德(Luddite)運動;20世紀出現天下大同,衍生出大量工作崗位;21世紀,勞動市場步入兩極化,意味著中階工作的消亡(Frey,2020)。
然而,雖然部分工作和任務將因自動化而變得過時,但大部分工作將轉型,需要新的技能和學習方式。接下來,我將探討科技變革與未來工作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教育工作者和未來人才的啟示。
工作轉型與角色轉變
科技進步潛在地扭轉工作的性質。一些工作將變得過時,但大多數工作將轉型,因為一些任務會被機器取代,人類執行工作的角色也會隨之改變。例如,農業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科技進步如何影響勞動力。以前,農民使用傳統方法長時間照料農作物,但隨著農業機械和自動化的出現,農民的角色大大改變。今天,農民運用機器灌溉、犁田和收割等。雖然這導致了一些農場工人失業,但農民的角色並沒完全消失。相反,他們肩負了新的責任,例如監控機器的性能、分析傳感器收集的數據,並使用這些資訊做更好的決策。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與 學與教
在上述背景下,教師的工作將如何轉變?在香港本地,香港大學禁止使用ChatGPT。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Ethan Mollick在他的所有課程中都接受學生使用ChatGPT和人工智能,並設定了一個期望:學生必須在課堂上使用人工智能,並學會如何活用它。
我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與學的層面上,充分發揮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潛力?
- 教師如何使用它開創引人入勝、互動性高的教育內容?
- 教師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自動執行耗時的行政工作,例如評分、給予評語和數據分析?
- 教師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總結長文章,以便更好地教授學生整合技巧?
我相信,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開始嘗試這些人工智能工具,以推進教學和學習。
重新思考教育——終身學習以保持競爭力
科技革命帶來的最大挑戰之一,是需要持續學習、提升技能和重塑技能。根據世界經濟論壇 2017 年的報告,技能的半衰期預期只有五年。隨著機器和人工智能取代一些日常工作,我們需要開發新的技能來保持競爭力,意味著終身學習將在現代職場變得重要。願意學習和適應的人,將比不願意學習的人具有競爭優勢。
傳統的教育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職場的需求。焦點需要從機械式學習,轉移到強調解難、批判性思考和說故事技巧的創新教學方法。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未來技能 – 開拓與創新精神
自2022年開始,教育燃新與5所中學合作開展了一個「開拓與創新精神」(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的先導計劃。我們面向不同學生,不論是學業成績,為直資學校以至本地津貼學校,建立校本課程,希望培養下一代的未來技能。正如教育局也在新課程中針對培養開拓與創新精神,專注於發展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建立共通能力和知識,使學生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積極樂觀,並抓住機遇。我們認為以人為本的設計,對於社會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攸關重要。
策展和說故事的重要性
此外,在資訊量如此豐富之際,能夠說好故事,引人入勝,變得異常重要。說故事可以幫助我們連結他人,與朋輩建立關係,推動團隊和組織的創新。我們如何梳理好這些數據,不論大數據或厚數據,去創造一個連結人和社區的論述?這將是未來人才需要具備的關鍵特質。
結語
總括而言,科技變革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模式。雖然有些工作可能會被淘汰,但大多數工作將轉型,需要新的技能和工作方式。教育界需為這種轉變做好準備,通過嘗試應用這些新科技來培養下一代,以提高生產力和增強學習能力。
未來的工作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將不斷革新。教育界領袖需要深謀遠慮,並且靈活變通。
您對這個議題有什麼想法?歡迎與我們對話!
撰文:教育燃新執行總監 石嘉俊 Mar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