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學習中成長
2021年12月10日
日前,九龍真光中學中四學生高梓晴放學後興緻勃勃地趕往操場,因為她參加了在該校任教的「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創新教師夥伴張敏老師的教育創新「為鹽為光九真服務學習計劃」( Sparkle in Service Learning, SISL ),在當天舉行成果展示,她要向來賓和同學介紹專為視障人士所設計的智能手杖。
「只要拿着白杖向前方物件掃一掃,就會發出聲響作出提醒,以免視障人士被碰到。」梓晴說得頭頭是道。
計劃設定的主題為關愛傷健人士的需要,感興趣的學生可自行報名參與, 梓晴是其中。她與另外兩位同樣也選取了以視障人士作為服務對象的同學組成了一隊,先接受設計思維培訓,以及透過與視障人士等傷健人士傾談,了解他們的需要,並設計了這枝智能手杖,作為照顧他們需要的設計產品原型。
身為學生會委員的她說,這次的學習經歷前所未有、很寶貴,不論是設計思維,還是與社區人士傾談的過程,均有助她日後在設計學生會活動時,更能了解服務使用者的需要。
收獲滿滿
另外兩組學生則關心「精神病康復者」的處境,她們一起訪問了一些精神康復者,從訪問故事中備受感動,決心在校園內宣揚平等對待的訊息。一組以出版文集《 癒過天晴 》--是由四位復原人士的訪談故事所編製而成的文集;希望讓大眾明白精神康復者的需要,提升對他們的了解。
另一組學生以微電影、故事去呈現大眾對精神康復者的誤解,希望引起同學的關注。她們本來不懂得拍攝,惟因這個構思,連月來學習寫劇本、寫稿、拍攝、剪片等,學習到新技能外,影片還得到校內師生的欣賞;該組組長譚曉欣說:「這些都很值得」。
成果展示日共設有六個攤位,以遊戲或產品原型,回應視障、聽障、精神康復者等的真實需要,如藉着遊戲或自製視障人士常用的凸字點字版體驗視障人士的閱讀狀況、透過 IG 分享聽障者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微電影及書刊道出精神病康復者的心聲等,全都是既富心思,又切合時代和真實需要。
#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 #第四屆 #創新教師夥伴 #九龍真光中學
#為鹽為光九真服務學習計劃 #Sparkle in Service Learning #SISL #成果展示
#服務學習 #設計思維 #傷健共融
教育燃新是一個由民間教育創新者成立的本地慈善機構。我們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為香港的年輕一代燃點希望。我們的願景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能肯定他的獨特天賦和需要、裝備他面對未知的未來,並鼓勵他建立屬於自己的有意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