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學習的科學 科技的學習
我們常談「教育」,著眼點其實是在「學習」!兩者的分別,就如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所提出:「學習是人的天性,教育卻不是。」教師們千方百計要灌輸知識,但學生應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才能好好吸收。
早前程教授向第八屆創新教師夥伴分享學習的科學,若以科學的角度理解「學習」,那是人對於外界事物賦予意義的過程,而人腦是可塑的;知識不是從外界輸入,而是在腦袋裡發生。教師要做的是,引起動機、給予選擇、釋出自主空間。
世界多變 但學習是終身
空間容許重構和鞏固所學,也更能配合未來世界的需要。教師要覺察世界的轉變,不只是教學調整,而是思維改變。程教授提醒,當產品變得個人化、年青人不想打長工、出路變得迂迴,階梯的觀念已不合時宜,而畢業證書不是唯一的社會入場券,教師應讓學生的學習重在經歷,同時理解和實踐知識,再體現於應用。
世界在變,教育會過時,但學習是終身。創新教師重新審視了傳統及新科技的意義,例如造句練習是為了鍛鍊創造力及表達能力,因此別限制學生;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只是搜索引擎,而是共學的工具。
人工智能幫助學生學習
在另一場大師課上,我們邀請新加坡管理大學傳播及科技學教授林珊珊(Prof Lim Sun Sun),進一步解構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未來社會及工作,並介紹不同學習工具。
創新教師們領略到,原來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減輕教師工作,還有更多面向:提供意見的導師、給予直接指示的Teachers、推進認知的教練、提升團隊表現的隊員、聽從解釋的Students、受訓的模擬器、執行任務的工具。教師可引導學生善用人工智能來自學,同時不能低估其潛在風險,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與科技溝通合作,並掌握批判思考能力,才能有效發揮科技的功用。
教育燃新安排的教師培訓正是一場學習實驗,讓大家從體驗中理解和吸收。讓我們一同嘗試,活用科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延伸閱讀:
【焦點專題】科技浪潮下 教育工作者的新角色定位
https://ednovators.org/blog/tag/202308_%E7%A7%91%E6%8A%80%E6%95%99%E8%8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