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師實驗進行中!】生態教育激發創造力 讓所有學習成果都被看見
「我的作品,會不夠好嗎?」「野生動物,好像很可怕⋯⋯」
不論是展現自我,還是接觸生態,有時學生只欠一點鼓勵,踏出一步。
#第七屆「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創新教師夥伴尹敬文(Man)發現,他任教的學校的學習模式較單一,學生甚少機會表達自我,也缺乏多元創作空間。他覺得,學校位於北區,臨近濕地公園和鄉村,大自然定能啟發學生思考和創作,便著手在小三綜合課推動生態教育。我們的團隊早前訪校,看看師生的新嘗試👣!
生態教育 連結學生與環境
課程原先以理論及作業為本,學生難以串聯不同科目的關係,也想不通如何應用知識。Man的團隊嘗試改以探索社區環境為主軸,重視體驗,打破學科壁壘分明的現狀。
他們引導學生認識環保及生態議題,並透過考察周邊的樹葉、觀鳥、蜘蛛等🕷️,從中引起好奇心,探索自然的奧秘。以往在課本上認識動植物,變成在真實世界中接觸,學生能打開感官,有更深刻的認知,亦更加明白生態與人共存的關係。
人人貼堂 高展示學習成果
吸收過的知識,怎樣呈現?以往班上一般只會展示優秀作品。而 Man 在去年海外考察期間,目睹不少學校將所有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在校園,不但能具體地展現全班所學,老師也能快速回饋和了解學生所思。
訪校那天,學生學完有關蜘蛛的知識,用紙皮和絨毛鐵線等材料,一人製作一隻蜘蛛,即時掛在半層高的繩網上🕸️。貼堂作品無分水準高低,色彩繽紛的、大眼的、肉桂狗版蜘蛛等,創意成果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每個同學獨特之作都能被看見。
實驗現階段只屬初起步,需要反覆試驗和改良。未來,學生甚至會為野生鳥設計鳥屋,我們會繼續緊貼進程,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