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創新教育路 專訪教育燃新
2023年8月31日
【OpenSchool專訊】「任何領域上的創新,原因都是為了要和時代走得貼近一些,教育上的創新也一樣。」教育燃新主席黃英琦(Ada)如是說。時代不斷進步,教育也應不斷創新,但「創新」是甚麼?「創意」又該如何融入教育?本文邀請了本港創新教育的重要推手Ada和教育燃新執行總監石嘉俊(Marco),分享推動創新教育的經驗與心得。
「創新」與「創意」
Ada過往談及「社會創新」時,曾提出一個概念「通過創意,導致創變,繼而達到創善。」今天,她就教育層面進一步分享說:「如果將這概念應用到教育業也是可以的,令孩子找到不同機會也是一種創善。」她續道:「我覺得創新是一個目標,創意則是不同的手法。」Ada認為用創意為學與教的過程帶來改變,目標是就學生的需要,將課堂變得更多元化、更好玩。
考試以外 對教育的想象
在應試主導下的學習模式重視成績,課程內容多圍繞考試及作答技巧,目標是令學生順利考入大學。訪問當天正值文憑試放榜的日子,Ada為當天有應屆考生輕生感痛心:「我希望大家儘量跳出考試的框架,來看下一代的發展,任何評估的制度都是必要的,但不需要把評估放大到關乎生死、用以斷定前途。」Ada和Marco均認為考試有其價值,但非唯一衡量學生能力的方式,大學亦非學生的唯一出路,Ada更直言:「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考試。考試中,失敗者往往比成功者多,社會需要那麼多認為自己失敗的人嗎?」教育燃新相信,在標準化的制度下仍能作出各種嘗試,看見不同學生的需求,擁抱他們的多元特質,繼而重新燃點學生的學習熱情,並建構「入大學」以外的想象。
教育觀念應與時並進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在子女學習和成長的路途上,往往將自己的經驗投射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能依靠苦讀邁向成功。Ada和Marco呼籲家長,不要讓自己的眼界局限了子女在讀書、工作和成功上的定義。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盛行的年代,未來的工種不斷變化,年輕人不可能像上一輩一樣,一輩子只打一份工便能取得成功。學生應怎樣讀書?如何裝備自己才能適應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在催谷式教育下,我們能否確保學生是否真的學得到?整班30人,可能有十幾個學生跟得上,但剩下的學生該如何是好?在考試制度下,我們好像忘了教育的初心,我們應令下一代都能找到自己的志趣,裝備自己,有能力自主規劃人生。」教育燃新堅信,比起知識,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21世紀共同能力更為重要,如協作、表達、解難能力等,面對未來多變的環境時仍能發揮才能。因此,利用創新教育,改革學習內容和方式,跟上時代步伐,才能孕育社會所需的人才:「所謂創新,不是一瞬即逝、曇花一現的東西。而是不斷前行,考試制度和學習方法等都不可能跟以前一樣。」
他山之石與實踐反思
過往七年,教育燃新每年都會推動「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計劃,邀請教師們進行十個星期的帶薪進修培訓*,在本地學習交流及前往海外開拓視野後,教育燃新團隊會和老師一起回到所屬學校推行創新計劃,實踐所學。Marco指,嘗試創新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很重要的一環:「我們賦權老師,培訓老師成為教師領導者(Teacher Leader),讓他們觀察到學生的需要,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不斷實踐及反思。」
*註:《明報OpenSchool教育特刊2023年ISSUE 02》印刷本所示一個學期培訓時間,修訂為以上所示十個星期為準。
Marco續指:「反思是很重要的,怎樣去反思老師的角色?因為時代不同了,從以往只是知識的傳授,只是講書本上的知識,現在是成為學習促進者(Learning facilitator)的時候,我們帶領參與教師了解不同國家的教育模式,反思可取之處。」接下來就是實踐,這是創新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實踐所學,並不斷修正,是一個我們很重視的創新過程。我們培訓老師時,講求反思後,給他們一些啟發,然後再去實踐,回來我們再談談有甚麼位置不可行。我們一直經歷這樣的創新過程。」
Ada舉例指,他們曾到芬蘭、英國、荷蘭等地考察,「考察中見過有初中生患過度活躍症,老師便安排他坐在瑜伽球上課,回應他好動的需要,令該學生能專注學習,老師亦會在講課開始前講解學習目標,並不時安排小組討論等活動,確保課堂不是由老師單方面灌輸知識,學生能充分了解學習內容。」教學創新手法包羅萬有,「他山之石」值得我們參考,因此教育燃新推動「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時,安排教師到海外拓寬眼界,給予教師從海外教育獲得啟發的機會,學習創新思維。
觀察力與同理心
Ada續指,教師需具觀察力才能發掘出學生的潛質和需要。除了細心觀察外,教師亦需具備同理心,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學生需要並反思,再以實際行動改善學習環境。Ada舉例指,有一位小學老師運用在計劃中所學的「影隨法(Shadowing)」,讓老師像學生的影子一樣,跟着學生活動,易地而處。部分老師更特意換上校服,與同學一起坐在教室內上課。老師們完成影隨後,便會開會討論自己觀察所得。有位老師發現長期坐着上課很累,但同事卻一直講課,拖延小息時間,周圍的同學則坐立不安、無心上課。老師便明白,學生需要小息以活動身體、減輕疲勞,才能繼續乖乖上課。於是,老師們往後不再剝奪學生的小息時間,同時在時間表增加小息次數。Ada指,這個改變看似微小,卻有效解決學生上課難以專注的根本性原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教育創造更多可能性
「我不知道這些小點子日後會如何發展,但我相信教育創新就是這樣積少成多。香港有約1,000所學校,若加上明年的(參與計劃學校)就會有過百所學校嘗試這些小小的創新。這樣就超過十分之一了,是一個不少的數目。即使是沒有參與計劃的學校,亦有自行推動小型的創新。」兩位明白改變並不容易,但他們堅信,只要積少成多,終能為香港教育創造更多可能性。
教育燃新簡介
由一群創新教育推動者成立的民間團體,透過邀請教師參與不同計劃及活動,學會理解學生需要後重新設計教學,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
網頁:www.ednovators.org
Facebook:ednovators
Instagram:ednovators
記者後記
在明報主辦的「香港新坐標:構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之人才大策略」論壇上,聽得Ada對培育新一代人才的獨到見解,指出我們要擁有「系統思維」,即處理眼前問題時會考慮到背後營運的系統,每每做創新的事情均要思考「whyandhow(為何及如何)」,同時點出了教育上創新和創意的重要性,令記者獲益良多,身為本港創新教育重要推手的她與她創辦的機構「教育燃新」,會對年輕人有什麽期許?在她眼中,培養年輕人的理想藍圖應是甚麽樣子?於是這篇訪問便誕生了,希望能給家長及更多教育同路人一點啟發。
原文刊於 《 明校網》 :https://school.mingpao.com/%e5%b0%88%e9%a1%8c%e6%b4%bb%e5%8b%95/%e9%96%8b%e9%97%a2%e5%89%b5%e6%96%b0%e6%95%99%e8%82%b2%e8%b7%af-%e5%b0%88%e8%a8%aa%e6%95%99%e8%82%b2%e7%87%83%e6%96%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