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比賽,可以起學校!創新教育在荷蘭 Dream School不是夢
2022年7月6日
眼前是一大片工地,沙塵滾滾,四周是新簇簇的住宅羣,不用解釋也知道是一個正在轉型的工業區。工地周邊都圍滿鐵欄,最盡頭有一座黑色平房,遠看像個火柴盒,外觀有型,似是一間地下酒吧。
這間「酒吧」,是一間小學。踏進校門,窗明几淨,放眼都是木材,一切井然有序,完全看不出是一間只有九個月大的新學校。
Klein Amsterdam是一間創新小學,辦學團隊是Amsterdam Education Challenge的勝出隊伍。項目由市政府與社會創新組織Kennisland合作,任何人都可以為自己的Dream School提交計劃書。換句話說,這是真真正正的「全民辦學」。
資料圖片
學習需要連結真實生活
參觀之時,正值下午活動課。一班四歲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做瑜伽,downward facing dog做得似模似樣。另外有七八個女孩,應該六歲左右,在實驗角玩起「醫生護士」遊戲,病人是一個玩具嬰兒。她們正經八百穿上實驗袍,戴上口罩,將嬰兒放上磅重籃。走入另一課室,地板鋪滿長方形畫紙,小孩伏在地上填填畫畫,有一幅看似一條香腸。「學生正在認識自己,這是他們眼中的身體。」校長解釋。
學校採用主題教學,強調學習需要連結真實生活。例如荷蘭的衞生、福利及體育部門在一年前宣傳腸道健康,提醒國民檢查每日的大便。上星期,老師剛好開始講解食物,教導學生如何食得健康。老師解釋完畢,學生穿上實驗袍,齊齊去排便。一個早上之後,一班四歲學生在屎尿屁的玩笑之中,已經明白食得健康有多重要。「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教學過程有趣,就會有動力。」校長說。
秉持在生活中學習的理念,教導孩子的也不止是老師,還有家長和社區參與。學校會與不同機構合作,例如帶學生參觀科學館,館長得到學生意見改善設施,學校會得到館方安排專家到校解釋科學知識。又例如與社區老人院合作,老人家與小孩分享人生故事,換來一個小時的歡笑和茶點招待,還有小孩其後的親筆來信。
資料圖片
開辦九個月以來,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不少家長特意安排孩子轉校入讀。原因?或許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略知一二。「你們在這裏上學開心嗎?」「開心!」孩子歡呼式回答。「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用坐在椅子上。」孩子你一言我一語搶答。
孩子說不上來的答案,相信是「尊重」與「自由」。
互相學習 學生是最佳老師
團隊設計課程的時候,將所有科目整合為不同主題,只保留數學和語文分開教學。例如學生在早上課堂學習過「量度單位」之後,下午會有相關的應用主題學習。例如老師會讓他們設計一個遊樂場,他們在過程中需要運用量度和計算的知識。「學生馬上就會明白,1米和10米在實際上有多大分別,而不是由老師站在黑板前解釋。」
學校採用瑞吉歐教育法(Reggio Emilia Approach),其中一個特色是混齡教學,四至六歲一班,七至八歲一班。Klein Amsterdam的其中一個理念,是讓孩子互相學習。上課不用課本,老師可以講解同一主題,再按學生程度安排他們的學習目標。
以海洋生物主題為例,四歲的學生只需要介紹四種海洋生物,簡略說明牠們的居住環境即可。六歲的學生,或者程度更高的學生,可以介紹更多種類,解釋生物的繁殖方式,在生態系統的角色等等。分享學習成果的時候,就是學生互相學習的好時機。
資料圖片
開辦九個月以來,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不少家長特意安排孩子轉校入讀。原因?或許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略知一二。「你們在這裏上學開心嗎?」「開心!」孩子歡呼式回答。「為什麼?」「因為我們不用坐在椅子上。」孩子你一言我一語搶答。
孩子說不上來的答案,相信是「尊重」與「自由」。
同一個故事 可以講三次
「教育燃新」舉辦創新教育交流團,記者獲邀參觀荷蘭多間創新學校。另一間本來因收生不足面臨殺校的小學,由另一勝出團隊接管,改頭換面成為Alan Turing School。其中兩個創辦人出身商界,在行政工作引入管理學概念,其中一個重要改變,就是為老師和學生設立清晰的教學和學習目標。
從舊校過渡至新校的助理老師Sabrina表示,以往的教學缺乏目標。她以做麵包作為比喻,以前告訴學生做麵包需要麵粉、雞蛋和水,然後就動手做。現在,老師先會教如何計算重量,做麵包的次序,才讓學生動手嘗試。
與Klein Amsterdam一樣,學校也有採用主題學習,每四星期轉一個主題。四位老師會合作備課,一人負責一個星期,大家會分享和檢討各自的教學方法,減輕老師工作量又有助改善教學質素。
老師:學習目標要清晰
Sabrina與我分享剛過去的主題課,教材是一本名為《青蛙就是青蛙》的故事書。青蛙有很多朋友,牠跟小豬學習煮食,弄得自己一頭煙;牠看見鴨仔可以飛,自製一對翼卻飛不起……失敗過一次又一次之後,青蛙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時,婆婆提點牠,「你是一隻青蛙,你最叻的不是跳躍嗎?」青蛙找到自己的長處,終於重拾自信。
「這個故事,我們會分三日講三次。」Sabrina說。記者好奇,學生不覺得悶嗎?「我也以為他們會悶,但是學生很喜歡。因為每一次,他們都知道要從不同角度讀這個故事。」Sabrina解釋。
第一次,先確保學生能夠覆述故事。第二次,由學生自己講故事。第三次,先問他們青蛙有什麼感受,他們又有什麼感受,到最後,再說一次這個故事。「最重要,是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假如上課只是打開課本,叫他們完成某幾道數學題就下課,他們不會明白自己學到些什麼。」
踏入第三個年頭,學校漸上軌道,去年更獲頒「最佳學校」獎項,得到社會肯定。
學會如何學習
小學太輕鬆,上到中學點算,將來如何升大學?不少香港家長都抱有這種想法。荷蘭的中學教育設有三種體制,分別是VWO(六年課程,升讀大學)、HAVO(五年課程,升讀職業專上學院)以及VMBO(四年課程,升讀職業學校)。百分之七十的學生都是升讀VMBO,假如畢業後想繼續進修,亦可橫向發展。
UNIC是一間創新中學,是少數同時提供VWO 與HAVO兩種體制的公立學校。學生升中兩年後,加上老師評估,才決定將來路向。帶領參觀的女生表示,她在學校的升中開放日,已經感受到「自由」的氣氛,也是她選讀的原因。今次做導遊,也是她自願報名。「每一次看見香港老師們驚嘆學校的設計,我都覺得很有趣。」十二歲才開始學英文,她卻能夠流利自信地與我們交談。
各組的「導遊」都不約而同要介紹音樂室,因為是同學「成功爭取」,改建學校空間而成。音樂課為期六星期,學生可自選一種樂器學習,最後展示成果。課堂只有一位老師,卻有二十多位學生,Google和YouTube成為最受歡迎的助教,學生亦習慣自學。所謂成果,可以是作曲填詞編曲演唱集於一身,也可以是苦練之後表演一首歌的幾個小節。同學們解釋,「只要你有盡力,也能取得好成績,成果不是一切。」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固然有動力,不是每一科都「盡如人意」般讓學生喜歡,但是學生都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正如學樂器一樣,最重要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學會如何學會一種樂器。」
自由,不止是有選擇,也代表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六之一)
教育燃新是一個由民間教育創新者成立的本地慈善機構。我們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為香港的年輕一代燃點希望。我們的願景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能肯定他的獨特天賦和需要、裝備他面對未知的未來,並鼓勵他建立屬於自己的有意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