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零距離 傳承快樂秘笈
2022年7月5日
壓力,可以是動力,但亦足以讓人喘不過氣。在成長過程中,香港學童面對來自學業、家庭、朋輩等四方八面的壓力,身心健康同樣重要。非凡小學教師葉碧君,打破傳統教學框框,以學生的情緒健康為先,借鑒外國教育法,在學校推行「正向教育」,以創新方法提升他們的抗逆力和人際關係等,由他們親手編寫自己的快樂方程式。傳承快樂方程式,比教師傳承知識這天職,來得更珍貴更不容易。
踏入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課室傳來一片歌聲與笑聲,正是葉碧君老師跟兩名學生邊彈小結他邊合唱,以為他們在上音樂堂,原來師生零距離一起玩,是學校的「正向教育」之一。「每日最後三節課不用上堂,而是大家一起做功課再玩,學生可以選擇玩籃球機、跳飛機,還有一個桌遊室,又有不同手工藝、音樂班,他們不會只埋首在課本中,怎不快樂?」從葉老師和學生臉上的笑容,感受到那份真摰與無憂。
馬會創新計劃 啟發正向教育
「正向教育」有別於坊間的「快樂學校」,並非以玩為本,而是重視學生的情緒。「香港學校比較少情緒課程,令學生也不容易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問題,甚至在表達時候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情緒影響學習,甚至可能影響生命,葉老師認為需要作出改變。2017 年她參加了首屆「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計劃,認識了「正向教育」,遇上改變的機會。
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至今撥款2 億港元,與教育燃新、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德國柏林The DO School 及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合作,推行「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計劃,旨在為香港教育界及社福界培育具創意的人才。在為期10 星期的計劃,除了參加不同本地進修課程外,葉老師亦赴荷蘭、芬蘭、西班牙的學校交流兩星期。
「外國學生返學真的很快樂,當地老師著重每個人的情緒狀態,每天下午又設課外活動時間,學生可任意選擇玩足球、游水、話劇等,更會將學習融入生活當中。」回港後,葉老師決定在校內推行「正向教育」,最初卻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質疑,「有同事說香港始終不是外國,是不是真的可行?很多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只有一個,他們最著重的始終是學習成績。」葉老師深信,教育是要令學生找到人生意義,快樂是一切的源頭。
她在每個課室設「情緒探熱針」,讓學生每日標示自己的情緒狀態,令老師加深了解;學校不同角落亦設「開心講牆」,就連課室的玻璃窗亦成為「畫板」,讓大家隨意寫下正面的訊息。學習方面,以持續評估取代部分考試,減少考試壓力。葉老師高興地說:「我看到學生變得更有同理心、更包容,不但減少了行為問題,同學之間的關係亦有所改善。」
情緒改善 成績躍進
隨着「正向教育」推行,當初同事和家長的憂慮,亦漸見明朗,學生成績保持一貫水平,常識科和數學科更有進步。「其實正向教育與現行的課程沒有割裂,是把香港現存的成長及德育課程整合,加上新元素,推行得更好。」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社會彌漫一片愁緒,「正向教育」對學生更重要。「他們除了在家裏自學,又會親手縫口罩幫助有需要的人等。我們的學生都很樂觀積極,沒受很大影響。」葉老師更持續「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計劃的創新意念,並在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捐助下,夥拍插畫師創作抗疫主題的四格漫畫和動畫作教材,以生動方式使學生加深對疫情的了解。
三年來推行正向教育的經驗,學生學懂擁抱情緒,老師亦對教學更投入,家長又擁有更多的親子時間,這份快樂並非單向,而是大家都有得益。「有感恩的心、少一點計較、愛身邊的人,自己亦很開心。」葉老師告訴我們,快樂方程式原來並不深奧,她做得到、小學生做得到,你我同樣可以做到。
*資料提供:《駿步人生》
教育燃新是一個由民間教育創新者成立的本地慈善機構。我們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為香港的年輕一代燃點希望。我們的願景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能肯定他的獨特天賦和需要、裝備他面對未知的未來,並鼓勵他建立屬於自己的有意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