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育】好好讀書?不如好好睇書(上)
2023年6月6日
報捷!「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最新調查發現,香港學生閱讀能力名列世界第二。至於投入程度,同樣躋身「世二」⋯⋯不過是「尾二」。
歸根究柢,是因香港學生過於忙碌。即使在閒暇時間,書本還要跟電子遊戲、YouTube、電視劇等爭寵。這個全球的共同煩惱,其他國家如何部署?三月和五月,教育燃新與「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的創新教師走訪荷蘭和英國,發現當地學校、家長及社區均在嘗試著力營造閱讀氛圍,令學生愛上閱讀。
營造校內多元閱讀氛圍
當校內有種「隨處閱讀」的氛圍,學生會更投入其中。荷蘭 De Bloeiwijzer 學校的閱讀氣氛,尤其令團隊印象深刻。他們的圖書不集中擺放在圖書館,而是散落不同角落。老師會根據圖書難度,分發至相應年級的課室外,更會用心設計課室外的學習空間,設置舒適的草坪、梳化、小木屋等,為特殊需要學生提供合適的閱讀及共學環境。連教師休息室的桌上,都擺著書籍雜誌。
為進一步提升閱讀興趣,學校最近更推出了吉祥物——花牛 Iris。牠的眼睛會動,彷如真牛。原來這雙眼還有一個作用,用來掃描繪本,牠便會發聲介紹內容。這些聲帶由老師預先錄製,雖然暫時能夠介紹的書本不多,學校還在努力完善,但團隊相信牠能激發閱讀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重視真實歷程多於目標
閱讀習慣,要出自真心。因此,位於英國的 Brooklands Farm 小學不設閱讀下限,不強制學生閱讀,但特設閱讀分享時段,讓同學輪流交流閱讀心得。學校亦鼓勵課後親子共讀,加上學生課後活動不多,學生多以閱讀作閒暇活動。學生自然喜愛讀書,更有人興奮地分享,最近在讀一本長達超過 600 頁的小說呢!
比起追趕目標,他們更重視享受歷程。有居英港媽分享,英國學校主張多讚賞,不催逼,不批判。翻開英國學生的閱讀日誌,每天記錄進度和感想,就算幾格填上「Nothing Special」,也備受欣賞。反觀香港,閱讀報告著重內容修辭,叫人聞風喪膽。眾老師會心一笑:我們又可否讓學生跟隨自己的節奏,呈現最真實的感受?
閱讀分級分類體系
開放及自主的背後,也靠著系統支撐。英國小學的班房總有書架,架上貼有不同顏色或數字(例如「3.0 – 3.9」「4.1 – 4.3」等)標籤,引人好奇。原來英國學校習慣使用閱讀分級系統(Book Band 或 Reading Level),學校會評估每位學生的閱讀能力程度,讓學生因應程度選書。
在 Braunstone Frith Primary School,學校甚至每級安排一位「教學助理」(Learning Assistant),持續跟進學生的閱讀水平進展,及時「進階」,協助選書的老師和家長了解孩子進度,適時推薦合適的書籍。
至於推展至整個社會,要怎樣令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呢?下回分解。
(待續)
教育燃新是一個由民間教育創新者成立的本地慈善機構。我們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為香港的年輕一代燃點希望。我們的願景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能肯定他的獨特天賦和需要、裝備他面對未知的未來,並鼓勵他建立屬於自己的有意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