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比起知識,生活技能更畢生受用
2023年5月16日
這兩位中一學生進度較快,枱上是他們上了十堂後的衛衣半製成品,相信她們完成後穿著回校時會感到很滿足。
上回提及到對芬蘭大環境的觀察,教育燃新團隊與一眾創新教師到訪芬蘭的 Turku International School 和 教師培訓學院 (Teacher Training School),我們從微觀,體驗當地中小學生的校園生活。
從小培養自理能力
芬蘭教育不急著要學生學英文生字,先訓練他們的自理能力。當地沒幼稚園,小孩由6歲起上學前班,學自己步行返學放學,7歲才上小學。我們與他們用膳時,小一學生會自行取餐,吃完自己收拾,然後到户外玩耍,回到課室外又懂得脫鞋、掛外套,毋需老師協助。
學生在門外自行放置的衣服和鞋,毋需老師協助。
細看課程,學校比起求快求深,更重視遊戲時間和生活技能。每位學生從小一起每星期上1.5小時的傳統手工藝課,學縫紉或木工。我們看到小三學生用衣車縫毛公仔,小四的在用鋸、鎚仔、電鑽製作會亮燈的木頭公仔,中一的在創作屬於自己的衞衣。過程中若學生舉手,老師會從旁協助,其餘大部時間都是學生自己做。香港老師嘩然:怎麼學生技巧如此純熟,老師家長又這麼放心? 手工藝老師解話,這些基本生活技能畢生受用,若因擔心危機而剝奪學習機會,未免太可惜。
在校園木工室,小三學生非常投入製作,鋸木磨邊、揼釘都有板有眼。
學校有兩間縫紉室,小學至初中生都能在此上課。
升至中一,他們每星期共上接近四小時的家政課,學習烹飪和家務;而中二和中三的學生亦正進行兩週的工作體驗。老師的角色並非安排,而是將自主權歸於學生,教學生寫電郵,發履歷表,自選工作機構。
評估課室的使用率,可見於它的凌亂程度。在芬蘭,所有中一學生會有每星期3堂 (每堂75分鐘) 的家政課去學習烹飪和各種家務。
中二及中三學生將他們的工作體驗相片張貼於初中的公共空間,和同學分享。
要相信學生有能力處理生活事
我們普遍即時反應或是:香港學生一定做不到啦!但也著實反思,為何當地老師和家長能對孩子有高度的信任?或許只要我們願意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和自我照顧,會是對他們的全人成長和獨立能力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未來世界,今天學的知識或許已不適用,但生活技能則畢生受用。你又有想到哪些事,能試試放手讓學生或孩子嘗試?
(啟發很多,篇幅有限,若有興趣想知道更多,歡迎留言!)
教育燃新是一個由民間教育創新者成立的本地慈善機構。我們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為香港的年輕一代燃點希望。我們的願景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能肯定他的獨特天賦和需要、裝備他面對未知的未來,並鼓勵他建立屬於自己的有意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