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正正得正】何明華會督中學 當學科遇上正向教育
2022年7月5日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推行「中一創意價值教育課程」已近一年,在創意價值課中,學生學得投入、笑得真摯。這些真摯的笑臉,為老師帶來不少反思:怎麼同一批同學,在其他課堂的表現卻完全不一樣?
以下就是幾位決心打破這局面的老師,努力把正向教育融入課堂、將孩子的歡笑延續下去的小故事:
當英文遇上正向教育
Stephanie陶宇汶老師帶著「唔試唔知」的心態,今年嘗試將價值教育課中的「開放」、「平等」、「信任」放在英文課堂中,刻意建構一個正向學習氛圍,希望藉此減輕學生對英文的「恐懼」及學英文的「痛苦」。因着「賽馬會『正正得正』教育計劃」,學校有幸認識到美國「關顧式課室管理」 (Respo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的教學法,並發現這教學法與價值教育課的重心不謀而合,因此Stephanie在中一級英文課堂試行,引入小改變,給予「學業選擇」(Academic Choice)便是其中一例。
以「選擇」推動學習
教學時間緊迫,加上方便管理,老師一般都會要求所有學生完成相同的課業,題目、格式都要一樣,甚少給予學生選擇的機會。今年短文寫作,Stephanie嘗試讓學生選擇用自己喜愛的顔色寫字,他們可以畫插圖、加貼紙,甚至可以選擇題目。沒想到這小小的選擇空間,推動了一些愛創作、但怕英文的同學,面對他們最討厭的作文,有同學甚至寫多於三百字,這種引發學習動機的方法,比派糖果或巧克力更奏效。
給予學生選擇也是一種對學生的信任:相信他們認識自己,並能夠爲自己的學習負責。除了根據學生的程度設計分層課業,課業的内容也可稍作調整,讓同學按自己的學習情況及喜好,選擇合適自己的課業。老師初時也擔心學生會傾向選擇最淺易的工作紙,但事實上他們會細心比較及選擇,而且不少學生決定挑戰自己,向難度挑戰。
很感恩,這些小小的改變爲課堂注入了「開放」、「平等」和「信任」,爲這些在學習路上傷痕累累的孩子帶來了希望。
當中文遇上正向教育
中文讓學生感覺「沉悶死板」、「生活脫節」、「進度緊迫」、「考試導向」…甚至公開試有「死亡之科」之稱。中文科郭豪昌老師便決心以正向教育燃起學生對學習中文的熱情……
篇章教學.發掘古人品德情意
現今教育一直在追趕課程,能夠引導學生細味文章價值的空間實在不多,但郭sir在教授創意教育課時,經歷最深的,就是給予學生空間和反思所帶來的成長和改變。而中國文學寶庫中,蘊藏豐富親情、友情、愛情、忠、孝、義的思想;不離人生順逆、家國情懷、言志抒懷、理想追求,累積不少人生哲思。郭sir決定在教學上製造空間,與學生探討文章思想價值、文化意義,扣連對現今生活的反思,發掘古人品德情意,品味生活,欣賞人生。
為增加學生對周邊事物的觀察,郭sir安排了學生參與一項名為「文學散步.九龍城社區今昔」的跨科活動,結合文章閱讀、城市考察、人情體驗,發掘學習語文、鑒賞文章的趣味。活動先安排學生閱讀九龍城為描寫題材的篇章,再到該區實地考察。透過親身經歷,了解九龍城尚存舊事物,體會當地人、景、物變遷,關懷社區,感受當中的人情味,認識生活價值。考察後,學生需以九龍城作為寫作材料,撰文一篇,抒發對九龍城社區變遷感受。
Less is More.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Less is More,看似減少了課堂上追趕課程的時間,但為學生增添了更多心靈空間。以上構思,並非大刀闊斧的改變。有時為學生想多一點,走多一步,可讓學習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現今香港教育,很多時都是老師主導課堂,學生缺乏學習空間,只是硬性單向輸入知識,也不信任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都是傳統教育制度中,令學生缺乏學習動機、不愉快學習的原因。
價值教育不單在獨立活動上,而是滲透到不同學科教學層面。讓每一個課堂,都是經歷學習,在不同的挑戰、實踐、感受中,逐步成長,建立正向思維及價值觀。相信給予學生空間,不是難事;老師懷著信心和勇氣,嘗試為傳統教學作出一點改變,這才是關鍵。
當藝術遇上正向教育
藝術教育是五育的重要一環,學生可在課程中不斷進行自學、思考、探索、以致創新,從而發展不同的能力與技能,從「做」中「學」,培養對藝術的興趣。除此以外,藝術教育亦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能夠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這亦與正向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
陳沁慧老師就用3個「R」:Respect、Retry、Reflect,去落實正向課堂
Respect
課堂開始前,老師會和學生帶出上課的原則—就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互相尊重。
「尊重」一詞看似簡單,但事實上並非每位學生均能透徹了解箇中意思。學生之間偶爾的閒聊,無意滲透了一些傷害別人的說話,例如:「你畫得咁樣衰」、「你畫緊乜呀?」「你識唔識架?」過往老師可能立即喝止同學安靜,繼續創作。自從推行正向課堂後,遇到以上情況,陳老師會先請兩位同學到課室一旁,分別問同學說出這些話的原因,再聆聽這些同學的感受,讓他們慢慢感受到自己的無意行為會對同學造成傷害。了解大家的原因後,我會提醒同學,課堂是建立於互相尊重的價值上,並給予機會同學「案件重演」,最後嘗試轉換表達的方式,由同學以較正面的言語鼓勵同學,才繼續上課。
Retry
Retry是陳老師在課堂上常常提醒學生。上課時,陳老師言明她的期望不是視乎作品有多美、能運用幾多種技能,而是同學的投入程度:有否全情投入,是否願意多試多做等。老師會與學生一同訂立目標,鼓勵同學完成作品後,為友好同學或老師給予意見,再加入新元素,進行Retry共學的過程。
學期初,部分同學對此不感興趣,認為Retry是浪費時間,也沒有價值。但隨著每堂加入共學時段,同學互相欣賞別人的作品,給予建設性的意見,漸漸地同學愛上了Retry這環節,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歷程,發現自己的可塑性,從而比以往更盡力,更願意探索與反思,不再以「完成作品」成為課堂目標。
Reflect
最後,學生的反思亦是課堂中最重要的一環。從學生反思中,老師可更了解他們的學習過程、曾經努力嘗試、如何經歷失敗,克服困難及挑戰。每次看到他們的反思,老師能感受到他們真正的得著。記得其中一堂素描課,學生最後寫的反思是「我欣賞自己畫得好立體」、「我欣賞自己無放棄」、「我欣賞自己夠堅持」,這些對自己評價和欣賞自己的時刻,才是老師們最想同學學習到的事。
藝術學習不單是發展技能及能力,更是一種讓學生學會正向教育的信念 — 相信自己,我是可以做到的。
總結
要在學校推行正向教育,沒有單一的路徑。不同範疇的老師,可把正向理念融會貫通於學科裡,從而衍生不同的做法。學生從中經歷一個豐富、多元、但同樣正向的學習環境,把笑容延續在每堂課中。
教育燃新是一個由民間教育創新者成立的本地慈善機構。我們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為香港的年輕一代燃點希望。我們的願景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能肯定他的獨特天賦和需要、裝備他面對未知的未來,並鼓勵他建立屬於自己的有意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