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主意】推MAKER堂動手造 老師:不想學生成應試機械人
2021年9月2日
廿一世紀的教與學應該是怎樣的模樣?政府近年力推STEM教育,當中包含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知識應用,各中小學紛紛把STEM融入不同的學科或活動中。然而這個可謂現時教育界的關鍵詞,除知識以外,還可承載什麼意義?
一所位於馬鞍山的中學,決定改變課堂時間表,開學時在中一級實行一周一個雙連堂的「Maker+」課堂,學生可自行決定研習題目,透過「動手做」及運用創意和科學等知識,製作回應社會或學校需要的發明品,因此這課並不會以考試方法來評核成果,而是自評,互評及老師觀察來製一個學生能力表。
負責課堂的科學教育學習領域統籌主任黃佩珮表示:「不想因為潮流行STEM所以STEM,MAKER Education或STEM只是一個工具,最重要是學生的心態有所成長。」她希望學生重拾對世界的好奇及學習興趣,究竟可如何實行?
【撰文:梁蔚澄 攝影:陳焯煇】
讓學生畢業時擁有廿一世紀的共通能力:創意、解難、與人合作,及「我做得到」精神,並希望學生可以進入心流狀態(the state of flow),然後自主、投入去學習!
學生主導 老師成為同行者
「Maker+」課堂的教室內有四張六角形枱,一問之下原來是老師希望學生在討論時,各人的距離感也是相等的,另一有趣的地方是壁佈板皆換上水松板,並有不少紙條,黃老師闡釋:「我時常鼓勵學生去思考,希望他們在課堂上天馬行空,發揮創意,所以水松板是讓他們把不同的想法和構思記下並隨意釘在板上。」
此時,學生走進室內,課堂隨即展開,話聲四起,有別於傳統教學,老師站在黑板前講課傳授知識,反而站在一旁聆聽學生討論,並適時提供協助。課堂以小組協作形式決定題目及學習內容,其中一組同學在考察社區及校園後,希望以優惠的價錢向師生提供美味可口的棉花糖,因而自製棉花糖機,今天他們與導師一起到五金舖買所需的材料;另一組則希望自製理想座椅,來個枱凳二合一,令課室進行活動時更可靈活運用。他們合力把辦公室櫈拆件,再用紙皮修剪成不同的組件,作為座椅的原型,隨後便開始鋸木,拿電鑽實戰。
他們齊聲笑道:「這堂可以『出位』之餘,又有機會發言及討論,又可動手做,很開心並珍惜此時刻。」黃老師憶述:「當我給他們一張殘舊需報廢的辦公室櫈隨他們發揮時,他們高興得一見就拆呢!」
不再是為別人定下的目標,被動地學習;而是為着自己的興趣,有衝勁去自學!
老師:「要Click到學生個掣」
「Click到學生個掣」,「就可入FLOW」,是否有點迷惑?
這些都是黃老師設計「Maker+」課堂背後的重要理念,她去年前參與一個教師創新計劃,及後往丹麥交流時,接觸到心流狀態的理論(the state of flow),簡單來說就是當學生進入狀態時,便會全情投入及主動學習,並在過程中感到充實。這令她反思現時的學生在考試制度中成為一部「應試機械人」,只是圍着標準答案來學習,很多時只是等答案,而少發問及嘗試,大大扼殺他們的創意及好奇心。她說:「我相信每個孩子也有主動學習的衝動,而「Maker+」課堂沒有對與錯、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嘗試;以『learning by doing』(實踐中學習)為學習工具,讓學生透過設計思維,以創意解決問題。」
在「Maker+」堂內推動學生動手做的動力不是分數,而是好奇及求學的心,那麼推動黃老師改變的動力又是什麼?
「對於第三組別的學生,入大學的機會很微,但仍然要受着教育制度的束縛。其實學生有不同的能力,可是在公開考試中未能反映出來,甚至被視為『失敗者』。除了六年的學習生涯承受着應試壓力,大部分學生在學術上獲不到成功感及方向。我想給予空間,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可能性,從而令其心態有所成長。」
校長:學校是發展學生潛能的地方
不過能在校內作出改變,亦需要校長的「綠燈」及同事的支持。李靖邦校長認為學生有不同的需要及天賦,即使成績沒那麼理想,學校亦希望每位學生亦可發展他們的潛能。當他看見黃老師想改變的熱情,並回校向他及老師們分享外國考察的所見所聞後,即使亦會憂慮如何分配資源及同事的工作量等問題,但他亦盼望學校有所改變,「如果還是在現有的框架下鼓勵老師在課堂內改變,而不是根本上的改變,能改變的也有限。如果同事有心,作為校長也應該要鼓勵。看見學生積極上課,亦即表示計劃正在適確的方向前進。」
如今,老師的角色轉化為同行者。彭秋蓉老師是數學老師、「Maker+」導師及1A班的班主任,她亦見證學生的改變,「在9月開學時,學生雖偶爾主動回答問題,但在數學課的整體表現都是較為被動。現在卻在課堂內有不同的回應,還搶着出來答問題,又主動與我討論。Maker堂令我思考如何在其他課堂引發學生好奇心。」另一位同行者雷家明老師亦看到學生在「Maker+」中敢於表達自己,主動的表現,令她開始思考摸索在任教的化學課中如何帶來改變,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是學生的成長,校內的老師逐漸理解課堂帶來的正面成效,皆因一切皆是從學生出發,以人為本。如今,學生仍孜孜不倦地投入在自己的創作中,學校亦因應學生的需要,而不斷把課堂內容調整,並計劃把課堂延續下去。
教育燃新是一個由民間教育創新者成立的本地慈善機構。我們啟發教育工作者及跨界有心人推動教育創變,為香港的年輕一代燃點希望。我們的願景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歷程都能肯定他的獨特天賦和需要、裝備他面對未知的未來,並鼓勵他建立屬於自己的有意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