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101】 生涯規劃 VS 生涯探索
站在生涯的十字路口上,學生能如何部署?人生的路途除了拾級而上,還可以有各種變化。
過去傳統工業社會重視清晰的「職業前途」(Career Path),生涯是一條可及早規劃的線性階梯。學生能訂立明確目標,鋪排好生命的每一步。自2014年起,教育局開始推動「生涯規劃教育」,希望學生盡早了解個人興趣、能力和性向,掌握出路及職場資訊,為未來升學和就業訂立目標,做好規劃,於是自 2014/15 學年在中學推展生涯規劃教育,並在 2021/22 學年開始推展至高小階段。大部份項目都以升學就業為主軸,為「職涯」作準備。
前路從直線變成曲線
然而,現今社會日益不穩定、不確定、複雜和模糊(VUCA),人工智能等科技發展將急速改變生活及工作形態。青年人的前路充滿變數,從一條直路,變成一團難以釐清的曲線(Squiggle)。美國有研究指出,人一生會轉十二份工作,並有很大機會因應工種改變、自身興趣等轉行,亦有人創業,或成為多棲發展的「Slasher」,甚至選擇「躺平」。
程介明教授曾提出,「規劃」是聚焦,而「探索」是開拓。
當未來變得多變莫測,我們需以更廣闊的角度思考「生涯」的可能,著重「探索」。學生要不斷試錯,才能了解自我,找到喜好,從而發揮潛能,走出屬於自己的生涯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跳出統一的標準,改為以學生為本,設計緊貼真實世界發展、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應對未知未來的能力,包括自我認識、各種共通能力及自信心,進而探究社會,找到自身定位。
因此過去三年,我們透過 FEiA 計劃,與跨界協作夥伴一同拉闊對「生涯」的想像,以慈悲為本的價值,實驗「生涯探索教育」,並從中不斷反思與學習。我們會繼續分享相關經驗,如果你也關注青年的生涯及身心靈健康,想了解或實踐更多,歡迎參閱學習報告(https://bit.ly/feia_learning_report),或聯絡我們的團隊,讓我們一同嘗試,尋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