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師故事】藉流浪燃心火 從實踐中學習
2023年1月5日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動機不高、對學習的自信心不足等等,是不少老師共同面對的問題;靈糧堂劉梅軒中學陳敬忠副校長 ( 陳 Sir ) 也與一眾關心學生成長及其學習生涯的前線教育工作者一樣,不斷為此費煞思量作出改善。在過去一個學年,他兩度以師生結伴同往外地流浪作為試點,藉着創造一個幾近完全陌生的實際生活處境,讓學生邊學邊應用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以解決生活中的挑戰,從而點燃學習心火,提升抗逆力,為自己開創個人的學習空間;結果令人滿意。
「 『 流浪 』 是一種態度 —— 放下狹隘的自我,釋放無限的可能;『 流浪 』 是一項行動 —— 勇敢踏出一步,虛心探索未來。 」 —— 莫偉基副校長
「 「 流浪 —— 讓你可以認識自己,了解他人,更可以放眼世界,更重要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就是勇於接受挑戰和解決困難的機會。 」 —— 黃凱欣老師
莫副校與黃老師是陳 Sir 與其團隊在校內推動的教育創新計劃 「 Learn to Live, Live to Learn 流浪點燃之旅 」 的帶隊老師之一,而以上的勵志語句連同其他正向訊息同時也印在每次出團的學生手冊之上;箇中蘊含的師長對學生的激勵之情,不僅陪伴學生走過一段又一段的流浪之旅,更可能成為伴隨學生日後的學習生涯以至成長期的力量之一。
重塑成功循環
「 我們希望藉着流浪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陳 Sir 開宗名義地說。從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眼見學生無心向學,不是因為個人 IQ 或基礎知識不足,而是源於過去重覆出現的失敗經驗,以致自信心有缺損,因而對學業或其他學習都感到懼怕,令陳 Sir 大感可惜。
「 因為自身的經歷,學生不再相信可以擁有成功的機會,一旦遇到困難就很易放棄,令失敗的自證預言不斷出現,最終使他們在學業上的努力和成績每況愈下。 」 陳 Sir 與團隊期望藉着流浪之旅打破這個惡性循環,讓學生在反芻成功經驗中重拾自信,從而激發出持久力,改善學習態度和成績,重塑成功循環。
「 Learn to Live, Live to Learn 流浪點燃之旅 」 分別於 2018 年 12 月及 2019 年 7 月先後出團往台灣高雄及南韓首爾,每次均由數名老師帶領約 30 名中一至中五的學生經歷 6 日 5 夜的流浪之旅。
由學生主導的旅程
有別於傳統的學校活動從設計以至推行均由老師主導、學生只有回應參與的份兒,此計劃的創新之處在於採用共創理念 ( co-creation ),帶隊老師們只負責釐定包括流浪地點、為期 6 周的流浪前準備課程和旅程後分享會等的框架,而流浪活動的具體內容則由學生自行選擇和編訂,以激發他們的自主性。
在組內,帶隊的老師暫且不以老師自居,而成為學生的生命導師。在途上與學生共同進退之餘,只在旁照顧學生的安全,不大干預他們的決定,容讓他們可以有錯誤的決定和經歷;並在需要時借助小組的動力,讓學生積極作出參與。
每名生命導師與 5、6 名學生同組,每日的安排均由組內輪流擔任組長、領航、財政等不同崗位的學生,在以經濟、安全等大原則下共同協商和帶領。他們由搜尋航空公司、下塌的旅館或露營地點、設計流浪路線、選取什麼活動作為街頭表演,以至日常生活細節安排 ( 如在當地如何用錢、交通和全組人膳食等各方面 ) ,均需自行籌劃和執行。
窮遊卻心靈富足
參與兩趟流浪之旅的老師和學生都非常投入所有活動,令陳 Sir 和他的團隊既感動又鼓舞: 「 有本來低學習動機的學生回來後跟老師分享,他也想試下去讀書。另外有學生一向的人際關係欠佳,在旅程中不斷碰壁,最終讓他學懂要打開心扉與人溝通,才可有所突破。而兩團都有參與的學生,我們眼見他們一次比一次更有自信、更願意去學習和挑戰自己。 」
作為老師兼生命導師,最欣喜的莫過於見證學生的成長。其實類似陳 Sir 上述的例子,在每次流浪之旅後的校內分享會中,俯拾皆是,不勝枚舉:
※ 有學生表示,這 6 天他們一起經歷了很多。他們曾經互相抱怨過、爭吵過,但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卻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對方的優點與缺點。他們慢慢學懂了放下自我、互相欣賞和包容,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得着!
※ 有學生指首次出遠門,沒家人在旁,需自行照顧自己,當初既擔心應付不來,又惦念着家人,惟有沿途與家人分享旅途的片段,如在陌生人面前表演時的巨大壓力、組員間爽快的分工合作與承擔、表演時的創意,及一起解決困難的齊心、一起瘋狂、一起睡在地上的時光等,這些學生之間既驚且喜、畢生難忘的共同回憶。同時他們也發現在流浪中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 有自稱手腳不協調的學生,隨大伙兒在首爾學習跳 K-pop,其後更在街頭表演,表現有板有眼。他事後感悟,不要一開始就輕視自己,如果肯相信自己及願意作出嘗試,什麼皆有可能。同時,有耐性、堅持不懈,則是他從這次經歷中找到可有助成功的元素。
※ 有在組內當過財政的初中生指,自己平時都是看到什麼好吃的就着家人買給自己,對金錢毫無概念,但這次當過財政後,就知道有錢不是必然及節儉的可貴。此外,他還學懂做事要有條理和負責任,這是源於他身受其害的經歷,在他接掌上一手財政混亂的帳目時,單據不齊全,令他難以管理。
老師同有成長
「 流浪之旅的獨特之處,是在一個幾近完全陌生、抽離過往慣性的國度,面對隨時出現的困難和挑戰,每一刻都要求學生和老師及時回應、互相合作。從日復日的實踐及與生活的連結中,讓學生逐步培養出積極面對失敗、互勵互勉不放棄的態度,從而提升抗逆力。 」 陳 Sir 說。
不僅學生,連帶擔任生命導師的老師們也能從旅途中得益,縱然付出極大的心血去籌備和同行,也是值得的, 「 老師首要學到的是忍耐 —— 忍着不出手讓學生自行去成長。其實基於學生的狀況,過往我們太習慣凡事都幫他們安排得妥當熨貼,因此起初都有老師對要放手不太適應,後來才逐漸發現,有時讓學生闖一下反而更有收穫。 」 他說。
「 Learn to Live, Live to Learn 流浪點燃之旅」招募之初,反應熱烈,未幾已額滿,學生們對旅程充滿期待;如今圓滿結束,獲得校方、學生、家長的稱許。從中做到了陳 Sir 與團隊當初所期許欲藉此在學生間建立欣賞文化、培養恆毅力、轉移負面信念、盛載負面情緒、鼓勵正向行動和探索自主協作等目標外,他更重視關係的建立。
「 有了沿途朝夕相對同玩樂同解困的經歷,不論學生與學生之間,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都建立了緊密的關係。 」 陳 Sir 透露每趟旅程結束前一晚也舉行的 「 悄悄話 」 環節,學生樂於與老師分享心底話及實際所面對的疑難;這是一份充滿着信任的情誼。 「 這個計劃讓我深深感受到師生關係真的很重要。 」 他說。
教育創新的啟發
陳 Sir 深明,在無涯的學海中,藉流浪燃起的火花可能只屬曇花一現,但他同時亦深信,有選擇有自主性自然會有所體會,而從體會中所獲得的啟發,就像種子般撒播於稚嫩心靈的心田中,靜待日後發芽生長,成為滋養學生生命的綠蔭。
他表示,如今為學生所做的,其實是師法自他於去年初參加的 「 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 」 ( InnoPower ) 成為創新教師夥伴參加為期 10 周的帶薪進修之旅,他與兩位同校老師 ( 同行者 ) 合組而成的創新團隊,結合從進修和考察所得的啟發,並按個別校情而訂定和推動了 「 Learn to Live, Live to Learn 流浪點燃之旅 」 這個為期一年的教育創新計劃。
「 InnoPower 讓我和同行者在得到創新啟發後,再回到自己的天空 ( 學校 ) 發揮;就像我們舉辦的流浪之旅,也只是一個燃點,學生在旅程中受到啟發後,也要回歸日常的課堂和課外活動,繼續在個人的學習天空中發展、發放異彩。 」 陳 Sir 如是說。